廣州龍康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用新技術推進廁所革命!

                                            日期: 2020-02-14 14:55:10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勢依然異常嚴峻,打贏疫情阻擊戰已進入決勝階段,全面防控是遏止病毒二次傳播的重要手段,許多平時大家并未注意的小事、細節成為決定防控效果的決定性因素。隨著2月1日在確診患者糞便檢出新型冠狀病毒,專家提示存在糞口傳播風險后,廁所衛生更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對于校園的疫情防控而言,除了針對教學樓、辦公樓、圖書館、食堂、科研樓等校園公共建筑強化疫情應對措施外,對于廁所這一特定衛生場所的疫情防控,成為影響成敗的特殊一環。
                                            校園廁所的衛生防疫應從以下三方面開展——
                                            01
                                            降低空氣傳染風險
                                            保證新風量,是降低廁所空氣感染風險的基本手段。
                                            ▋ 廁所應盡量保持開窗或設置機械排風系統,確保廁所與走廊、教室等人員經常性使用區域的空氣壓差為負壓。
                                            ▋ 學校廁所應設置污水系統伸頂立管,并保持立管暢通,便于污濁氣體向大氣擴散。
                                            02
                                            切斷管道傳播途徑
                                            保證用水設備的水封,是切斷病毒經由管道傳播途徑的關鍵。
                                            ▋ 廁所中的洗手盆、小便器、蹲便器、拖布池、空調凝結水等排水點的排水管及地漏,應設置水封,并定期排查水封完整和漏水現象。
                                            ▋ 學校洗手盆不應采用盆塞,密封保潔清洗后,應用細水流把水封充滿。
                                            ▋ 應每天對地漏水封進行注水,對于水封深度達到50mm的地漏,每天注水不應少于2次,每次注水不少于350ml,確保地漏水封完好。水封深度未達到50mm的不符合規范要求的地漏注水次數視情況增加注水次數,保證地漏不干涸。
                                            03
                                            強化清潔流程管理
                                            做好校園廁所的日常清潔,是切斷接觸傳播途徑的重要工作,具體而言,包括如下工作:
                                            ▋ 應設置充足的洗手設施和洗手液或肥皂等衛生用品。
                                            ▋ 應采用含氯類或溴類消毒劑對廁所便器表面、洗手盆表面進行清潔。
                                            ▋ 應采用酒精、異丙醇、洗必泰醇、碘伏等對便器水箱按鈕、非自動開啟的水龍頭、廁所及廁間門把手等人群易接觸部位進行定期消毒。
                                            ▋ 清潔或消毒的頻次不少于1次/2h,不少于4次/天。
                                            ▋ 對于旱廁而言,除滿足以上要求外,還要對糞池、尿池蓋板、排氣口等部位,應進行定期清潔。
                                            生物降解廁所新技術
                                            在針對既有廁所空間和設備做好以上風險防控外,日漸成熟的衛生廁所新技術也將進一步助力校園廁所提升其疫情風險應對能力,特別是利用專門降解人類糞便微生物助劑及處理技術,達到無水沖、零排放、無污染、無異味的效果,在與人工智能控制技術結合后,實現糞便處理的自動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常規廁所在疫情防控方面的風險,是校園應對突發疫情時的一種潛在可行的替代性選擇。為此,我們分享以下幾種較為成熟的生物降解廁所新技術:
                                            技術
                                            01
                                            ECO系列一體式生物分解廁所
                                            ECO是由Ecology(生態)、Conservation(節能)和Optimization(優化)組合而得,是以技術、環保和經濟性為設計研發的基本理念。

                                            技術特點
                                            包括方便器本體、排氣管、三通、堵頭。一般在指定位置安放新設備后,打穿墻洞向室外安裝排氣管,接通電源之后即可調試使用。一般采用一蹲位配備一個單獨的生物床,即每一個按照多人使用的獨立方便器使用。學生走到方便器1.5~2m范圍內,方便器開始啟動電源準備工作。打開蓋子后可以使用,上完廁所需要求學生蓋上蓋子。使用完畢后機器內部的攪拌軸開始自動運轉。如遇故障,需及時切斷電源,防止突發事件。每天每廁位平均耗電0.4~1度,3~5小時內即可將糞便、尿液分解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氣體。
                                            適用范圍
                                            確保有電(無法提供市政電但有自然資源可利用的地區,也可采用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供電)的前提下適用于各種工況,特別適于缺水、干旱或冬季寒冷易結冰且沒有市政條件地區的學校。在我國實測-30℃~+40℃溫度區間內均能正常工作。
                                            維護要求
                                            利用生物分解技術的廁所,結合學校使用人數和周期的特點,預估每年加料的時間和用量。廁位旁配置垃圾桶,禁止學生向方便器中投入衛生紙和衛生巾,禁止加水“沖廁”。學校清潔人員需定期對廁間及廁具進行保潔清理。
                                            技術
                                            02
                                            ECO系列生物降解的水質排放達標公共廁所


                                            技術特點
                                            由普通水沖式廁所和一體化生物糞水凈化達標處理裝置構成,采用獨特的糞便溶解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經過厭氧、兼氧/好氧工藝,將糞水中的有機物降解成為氮氣、二氧化碳和水,最后通過消毒儀對水進行殺菌滅活處理,排放的水質無菌,清澈透亮,無色無味,達到國標《GB18918-2002》一級A標準,自動控制,無人操作。每處理一立方米糞水(或如果每人每次產生5升糞水,200人次排出1000升或一立方米)糞水或是200人次上廁所排出的糞水,耗電0.4~0.6度,可將糞便、尿液分解成氮氣、水和二氧化碳氣體,無二次環境污染。
                                            適用范圍
                                            可在-30℃~+40℃溫度區間內正常工作,可采用220V國家電網或太陽能供電。
                                            維護要求
                                            半年至1年中對化糞池進行一次清掏,去除泥沙、衛生巾和其它不溶于水的機械雜質;一體化生物糞水凈化達標處理裝置,屬于自動控制,無需專人操作管理;配置有遠程無線監控事故報警裝置,如果出現電力短路和設備運行故障時,可以及時收到遠程無線監控裝置發送的信息,快速派人上門維修處理;1年內新添加一次微生物。
                                            技術
                                            03
                                            生物降解膜打包式廁所


                                            技術特點
                                            由無水生態馬桶、輸送裝置、后處理裝置三部分組成。生物降解膜打包式廁所是在完全無水的狀況下,用可完全生物降解膜(PHA)對每一次如廁的糞尿進行獨立、連續打包,打包密封的糞尿袋自動輸送至后處理裝置,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最終酵制成有機肥。全程無需水沖、無需化糞池、無需污水管網,不產生新的生活污水。
                                            適用范圍
                                            適用于條件有限且自然環境要求高的地區,可用于高原、沙漠、海島等極端條件,也可用于廣大農村、牧區等市政條件不完善的地區。攝氏-40℃至+40℃可正常工作運轉。高寒地區學校,需要將發酵罐做正常的保溫處理;適合缺水地區、無給排水管網地區的學校使用。
                                            維護要求
                                            生物降解膜馬桶及傳輸裝置全部是自動化產品,產品的安裝調試應遵守電氣設備的相關規范,產品的運行需要運維人員定時巡檢,生物降解膜馬桶及傳輸系統需要定期保養維護。學校清潔人員需定時將打包好的糞便袋與尿液袋分類集中至后處理裝置。
                                            當然,生物降解技術也有其自身的短板,如生物床正常運轉調節溫濕度需要通電,因此須在可以通電的情況下采用。同時,此類廁所需要投放專用墊料,所在區域應在墊料供應范圍內,否則后期難以正常運維。
                                            結語
                                            小廁所、大民生,各地教育部門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廁所革命”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行動、采取措施,在學校“廁所革命”方面的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2019年,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承擔了教育部教育規劃與戰略研究課題《中小學校衛生廁所建設技術要求研究》,2019年12月6日,教育部辦公廳根據課題研究成果正式印發了《中小學校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技術方案》(教發廳函〔2019〕84號),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同時還承擔了教育部教育規劃與戰略研究課題《中小學校衛生廁所清潔管理要求研究》,一批以中小學衛生廁所為切入點,覆蓋各層次校園的使用特點和需求的,包括了技術措施和管理流程的全方位技術支撐成果,正陸續形成,并推動全國學校實現一次真正意義的“廁所革命”。
                                            我們相信,在經歷并戰勝了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后,校園衛生廁所建設在既有以安全、衛生為目標的技術體系基礎上,納入防疫、健康的相關要求和技術,將進一步豐富校園“衛生廁所”的內涵。

                                            最新文章

                                            熱門內容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漫画